導航:凯发k8国际首页-k8凯发 > 中國資訊 > 中國多少個王孝義

中國多少個王孝義-凯发k8国际首页

發布時間:2023-09-04 08:34:48

① 清朝皇帝列表

1、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2、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626年~1643年(在位17年)。

3、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4、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

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6、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36年~1796年(在位60年,實際執政63年)。

7、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8、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

9、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

10、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61年~1875年(在位13年)。

11、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12、清憲宗/清恭宗愛新覺羅溥儀,1909年~1912年,1917年復辟在位3年。

13、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碩睿親王,死後順治帝追尊其為皇帝,旋因罪追奪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義皇後、生母孝烈武皇後的尊號,開除宗籍,開棺戮屍,搗毀陵墓。後,乾隆皇帝為其平反,追復為睿忠親王,恢復宗籍,修繕陵墓,封其後人為王,世襲罔替。

14、清高宗乾隆帝於乾隆六十年臘月讓位於太子顒琰,自稱太上皇,次年改元嘉慶。但太上皇掌握實權直至嘉慶四年駕崩,期間皇宮和宗室內部仍使用「乾隆」年號,稱「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而外朝和民間使用「嘉慶元年」至「四年」。

(1)中國多少個王孝義擴展閱讀:

一、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二、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天聰)、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歷(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綿寧,後改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② 從秦始皇到宣統,中國一共有多少皇帝,分別是誰

秦朝:秦始皇 秦二世 子嬰
漢朝: (西漢)1漢高祖 劉邦 2漢惠帝 劉盈 3漢文帝 劉恆 4漢景帝 劉啟 5漢武帝 劉徹
6漢昭帝 劉弗陵 7漢宣帝 劉詢 8漢元帝 劉奭 9漢成帝 劉驁 10漢哀帝 劉欣
11漢平帝 劉諱衎
(東漢)1漢光武帝 劉秀 2漢明帝 劉庄 3漢章帝 劉炟 4漢殤帝 劉隆 5漢安帝 劉祜
6前少帝 劉懿 7漢順帝 劉保 8漢沖帝 劉炳 9漢質帝 劉纘 10漢桓帝 劉志 11漢靈帝 劉宏
12後少帝 劉辯 13漢獻帝 劉協
兩晉: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 晉明帝(司馬紹) 晉成帝(司馬衍) 晉康帝(司馬岳) 晉穆帝(司馬聃)晉哀帝(司馬丕) 晉廢帝(司馬奕) 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 晉安帝(司馬德宗)
西晉 晉惠帝(司馬衷) 晉懷帝(司馬熾) 晉愍帝(司馬鄴)
隋朝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隋恭帝名楊侑
唐朝 唐二十八帝順序如下: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後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
27.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
28.哀皇帝李柷
宋朝 1、太祖 趙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開寶 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 趙光義: 太平興國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雍熙 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 988年-989年; 淳化 990年-994年; 至道 995年-997年。
3、真宗 趙恆: 咸平 998年--1033年; 景德 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 1008年-1016年; 天禧 1017年-1021年; 乾興 1022年。
4、仁宗 趙禎: 天聖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寶元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慶歷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 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 趙曙: 治平 1064年-1067年。
6、神宗 趙頊: 熙寧 1068年-1077年; 元豐 1078年-1085年。
7、哲宗 趙煦: 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紹聖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 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 趙佶: 建中靖國 1101年;崇寧 1102年-1106年; 大觀 1107年-1110年; 政和 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 1119年-1125年。
9、欽宗 趙桓: 靖康 1126年-1127年。
元朝 元朝皇帝譜
太祖鐵木真(1162-1227)1206年稱汗,在位22年

太宗窩闊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憲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姓奇渥溫,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父拖雷。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

成宗鐵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
天順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
寧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寧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
順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明朝 明朝皇帝共有16帝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在位31年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3.成祖朱棣(1360-1424)
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

4.仁宗朱高熾(1378-1425)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6.英宗朱祁鎮(1427-1464)
年號「正統」「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7.景帝朱祁鈺(1428-1457)
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8.憲宗朱見深(1447-1487)

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9.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10.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11.世宗朱厚璁(1507-1566)

12.穆宗朱載垕(1537-1572)

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

13.神宗朱翊鈞(1563-1620)

年號「萬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14.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 。
16.思宗朱由檢(1610-1644)
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清朝:1、努爾哈赤
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努爾哈赤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大業,對後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皇太極
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順治皇帝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初滿漢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而至順治朝結束時,清廷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4、康熙皇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台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7、嘉慶皇帝
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顒琰親政後,立即鏟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由於腐敗成風,阻力過大,奏效甚微。對鴉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對時勢無知,主要大臣懦弱無能,戰略動搖無定,反而迫害禁煙主力,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

9、咸豐皇帝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戰火未息,英法聯合侵略軍又迅速攻佔天津、北京,奕詝從圓明園逃往避暑山莊。只命奕欣留北京與英法講和。侵略軍竟野蠻地焚掠了圓明等園。不得已奕詝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數宗不平等條約。奕詝縱有重整江山之心,已無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皇帝
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皇帝
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查了20多分鍾 應該可以了把

③ 中國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稱

一、秦朝

1、秦始皇帝嬴政

2、二世皇帝嬴胡亥

3、秦王嬴子嬰

二、西漢

1、太祖劉邦

2、孝惠皇帝劉盈

3、前少帝劉恭

4、後少帝劉弘

5、太宗劉恆

6、孝景皇帝劉啟

7、世宗劉徹

8、孝昭皇帝劉弗陵

9、漢廢帝劉賀

10、中宗劉詢

11、高宗劉奭

12、統宗劉驁

13、孝哀皇帝劉欣

14、元宗劉衎

三、新朝

1、新皇帝王莽

四、玄漢

1、更始帝劉玄

五、赤眉漢

1、建世帝劉盆子

六、趙漢

1、漢嗣帝王郎

2、成家公孫述

七、東漢

1、世祖劉秀

2、顯宗劉庄

3、肅宗劉炟

4、穆宗劉肇

5、孝殤皇帝劉隆

6、恭宗劉祜

7、前少帝劉懿

8、敬宗劉保

9、孝沖皇帝劉炳

10、孝質皇帝劉纘

11、威宗劉志

12、孝靈皇帝劉宏

13、後少帝劉辯

14、孝獻帝劉協

八、三國魏

1、高皇帝曹騰

2、太皇帝曹嵩

3、太祖武皇帝曹操

4、高祖/文皇帝曹丕

5、烈祖/明皇帝曹睿

6、齊王曹芳

7、高貴鄉公曹髦

8、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九、三國蜀

1、漢烈祖劉備

2、後主劉禪

十、三國吳

1、始祖孫堅

2、太祖孫權

3、廢帝孫亮

4、太宗孫休

5、末帝孫晧

十一、西晉

1、高祖司馬懿

2、世宗司馬師

3、太祖司馬昭

4、世祖司馬炎

5、孝惠皇帝司馬衷

6、趙王司馬倫(篡位)

7、孝懷皇帝司馬熾

8、孝愍皇帝司馬鄴

十二、東晉

1、中宗司馬睿

2、肅宗司馬紹

3、顯宗司馬衍

4、康皇帝司馬岳

5、孝宗司馬聃

6、哀皇帝司馬丕

7、廢帝司馬奕

8、太宗司馬昱

9、烈宗司馬曜

10、安皇帝司馬德宗

11、恭皇帝司馬德文

十三、前涼

1、恆王張重華

2、哀王張曜靈

3、威王張祚

4、沖王張玄靚

5、悼王張天錫

十四、後涼

1、太祖呂光

2、隱王呂紹

3、靈帝呂纂

4、末主呂隆

十五、南涼

1、烈祖禿發烏孤

2、康王禿發利鹿孤

3、景王禿發傉檀

十六、西涼

1、太祖李暠

十七、北涼

1、文王段業

2、太祖渠蒙遜

3、哀王沮渠牧犍

十八、前趙

1、高祖劉淵

2、廢帝劉和

3、烈宗劉聰

4、隱帝劉璨

5、襄宗劉曜

十九、後趙

1、高祖石勒

2、太祖石弘

3、正帝石虎

4、成帝石世

5、仁武帝石遵

6、興武帝石鑒

7、末帝石袛

二十、前秦

1、高祖苻健

2、越厲王苻生

3、世祖苻堅

4、哀平帝苻丕

5、太宗苻登

6、越厲王苻生

二十一、後秦

1、太祖姚萇

2、高祖姚興

3、末主姚泓

二十二、西秦

1、高祖乞伏乾歸

2、太祖乞伏熾磐

3、厲武王乞伏暮末

二十三、前燕

1、高祖慕容皝

2、烈祖慕容雋

3、隱宗慕容暐

二十四、後燕

1、世祖慕容垂

2、烈宗慕容寶

3、開封公慕容詳

4、趙王慕容麟

5、中宗慕容盛

6、高宗慕容熙

7、景宗慕容雲

二十五、南燕

1、世宗慕容德

2、太祖慕容納

3、文帝慕容超

二十六、北燕

1、太祖馮跋

2、昭成皇帝馮弘

二十七、成漢

1、太宗/李雄

2、哀帝李班

3、幽公李期

4、昭文帝李壽

5、歸義侯李勢

二十八、南朝宋

1、高祖劉裕

2、少帝劉義符

3、太祖劉義隆

4、廢帝劉劭

5、世祖劉駿

6、前廢帝劉子業

7、太宗劉彧

8、後廢帝劉昱

9、順皇帝劉准

二十九、南朝齊

1、太祖蕭道成

2、世祖蕭賾

3、前廢帝蕭昭業

4、後廢帝蕭昭文

5、高宗蕭鸞

6、煬皇帝蕭寶卷

7、和皇帝蕭寶融

三十、南朝梁

1、高祖蕭衍

2、臨賀王蕭正德

3、太宗蕭綱

4、豫章王蕭棟

5、武陵王蕭紀

6、世祖蕭繹

7、閔皇帝蕭淵明

8、敬皇帝蕭方智

9、廢帝蕭庄

三十一、西梁

1、中宗蕭詧

2、世宗蕭巋

3、惠宗蕭琮

4、蕭銑

三十二、南朝陳

1、高祖陳霸先

2、世祖陳蒨

3、廢帝陳伯宗

4、高宗陳頊

5、後主陳叔寶

三十三、北朝北魏

1、太祖拓跋珪

2、太宗拓跋嗣

3、世祖拓跋燾

4、南安隱王拓跋余

5、高宗拓跋濬

6、顯祖拓跋弘

7、高祖元宏

8、世宗元恪

9、肅宗元詡

10、殤皇帝元姑娘

11、幼主元釗

12、敬宗元子攸

13、廢帝元曄

14、烈宗元恭

15、安定王元朗

16、顯宗元修

三十四、北朝東魏

1、孝靜皇帝元善見

三十五、北朝西魏

1、文皇帝元寶炬

2、廢帝元欽

3、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三十六、北朝齊

1、高祖高歡

2、世宗高澄

3、顯祖高洋

4、廢帝高殷

5、孝昭皇帝高演

6、世祖高湛

7、後主高緯

8、安德王高延宗

9、幼主高恆

三十七、北朝周

1、太祖宇文泰

2、孝閔皇帝宇文覺

3、世宗宇文毓

4、高祖宇文邕

5、宣皇帝宇文贇

6、靜皇帝宇文闡

三十八、隋朝

1、高祖楊堅

2、世祖楊廣

3、恭皇帝楊侑

4、皇泰帝楊侗

5、秦王楊浩

三十九、唐朝

1、高祖李淵

2、太宗李世民

3、高宗李治

4、則天順聖皇後武則天(武周代唐)

5、中宗李顯

6、殤皇帝李重茂

7、睿宗李旦

8、玄宗李隆基

9、肅宗李亨

10、代宗李豫

11、德宗李適[kuo]

12、順宗李誦

13、憲宗李純

14、穆宗李恆

15、敬宗李湛

16、文宗李昂

17、武宗李炎

18、宣宗李忱

19、懿宗李漼

20、僖宗李儇

21、昭宗李曄

22、景宗李柷[zhù]

四十、大齊

1、宣武皇帝黃巢

四十一、五代後梁

1、太祖朱溫

2、廢帝朱友圭

3、末帝朱友貞

四十二、五代後唐

1、太祖李克用

2、庄宗李存勖

3、明宗李亶(李嗣源)

4、閔皇帝李從厚

5、末帝李從珂(本名王從珂)

四十三、五代後晉

1、高祖石敬瑭

2、出皇帝石重貴

四十四、五代後漢

1、高祖劉暠(劉知遠)

2、隱皇帝劉承佑

四十五、五代後周

1、太祖郭威

2、世宗柴榮

3、恭皇帝柴宗訓

四十六、遼朝

1、太祖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2、太宗耶律德光

3、世宗耶律阮

4、穆宗耶律璟

5、景宗耶律賢

6、聖宗耶律隆緒

7、興宗耶律宗真

8、道宗耶律洪基

9、恭宗耶律延禧

四十七、北遼

1、宣宗耶律淳

2、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3、英宗耶律術烈

四十八、西遼

1、德宗耶律大石

2、感天皇後蕭塔不煙

3、仁宗耶律夷列

4、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5、末帝耶律直魯古

6、恭帝屈出律

四十九、北宋

1、太祖趙匡胤

2、太宗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3、真宗趙恆

4、仁宗趙禎

5、英宗趙曙

6、神宗趙頊

7、哲宗趙煦

8、徽宗趙佶

9、欽宗趙桓

五十、南宋

1、高宗趙構

2、簡宗趙旉

3、孝宗趙昚

4、光宗趙惇

5、寧宗趙擴

6、理宗趙昀

7、度宗趙禥

8、恭宗趙顯

9、端宗趙昰

10、懷宗趙昺

五十一、西夏

1、太祖李繼遷

2、太宗李德明

3、景宗李元昊

4、毅宗李諒祚

5、惠宗李秉常

6、崇宗李乾順

7、仁宗李仁孝

8、桓宗李純佑

9、襄宗李安全

10、神宗李遵頊

11、獻宗李德旺

12、末帝李睍

五十二、大理

1、太祖段思平

2、文經帝段思英

3、聖慈文武帝段思良

4、至道廣慈帝段思聰

5、應道帝段素順

6、昭明帝段素英

7、宣肅帝段素廉

8、秉義帝段素隆

9、聖德帝段素真

10、天明帝段素興

11、興宗段思廉

12、上德帝段廉義

13、廣安帝楊義貞

14、上明帝段壽輝

15、保定帝段正明

16、大中帝高升泰

17、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18、憲宗段正嚴

19、景宗段正興

20、宣宗段智興

21、享天帝段智廉

22、神宗天開帝段智祥

23、孝義帝段祥興

24、天定賢王段興智

五十三、金朝

1、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2、太宗完顏晟

3、熙宗完顏亶

4、廢帝完顏亮

5、世宗完顏雍

6、章宗完顏璟

7、衛紹王完顏允濟

8、宣宗完顏珣

9、哀宗完顏守緒

10、昭宗完顏承麟

五十四、元朝

1、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4、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5、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6、晉宗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7、興宗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8、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9、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琜

10、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1、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12、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五十五、明朝

1、太祖朱元璋

2、惠宗朱允炆

3、成祖朱棣

4、仁宗朱高熾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鎮

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

9、孝宗朱祐樘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熜

12、穆宗朱載垕

13、神宗朱翊鈞

14、光宗朱常洛

15、熹宗朱由校

16、思宗朱由檢

五十六、南明

1、安宗朱由崧

2、紹宗朱聿鍵

3、文宗朱聿鐭

4、昭宗朱由榔

五十七、清朝

1、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3、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4、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5、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6、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7、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8、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9、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0、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1、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2、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3)中國多少個王孝義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皇帝從秦始皇到溥儀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總共有302位皇帝,而這302位平均壽命為44歲。翻閱中國封建王朝歷史資料,皇帝活過80歲的只有五位。

分別是清朝乾隆皇帝弘歷89歲(公元1711——1799年)、南北朝梁武帝蕭衍86歲(公元464——549年)、南宋高宗趙構81歲(公元1107——1187年)、元朝世祖忽必烈80歲(公元1215——1294年)、唐周武則天82歲(公元624——705年)。

在70歲以上的僅有12位,分別是:

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9歲(公元852——930年)、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2歲(公元847——918年)、五代南平高季興71歲(公元858——928年)、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71歲(公元326——396年)、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70(公元336——405年)。

漢武帝劉徹70歲(公元前156——前87年)、三國東吳孫權71歲(公元182——252年)、唐高宗李淵70歲(公元566——635年)、唐玄宗李隆基78歲(公元685——762年)、遼道宗耶律洪基70歲(公元1032——1101年)。

④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皇帝

中國皇帝(君王)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漢武帝劉徹、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其中雲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和東夏(大真)的君主稱皇帝;南越(呂後時)、於闐(五代時)的君主一度稱皇帝;南越、東越、閩越、東甌、高昌、於闐、吐谷渾、渤海國(大震)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君主稱王;匈奴的君主稱單於;回紇(回鶻)、柔然的君主稱可汗;吐蕃的君主稱贊普。
十六國時期:漢趙、後趙、成漢、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後秦、胡夏9個政權稱皇帝,後涼、北燕2個政權稱天王,前涼、西秦、南涼、北涼、西涼5個半獨立政權稱王。
其中:
漢趙劉淵304年—308年稱漢王;
後趙石勒319年—328年稱趙王,328年—330年稱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稱天王;
成漢李雄304年—306年稱成都王;
前燕慕容皝337年—348年、慕容儁348年—352年稱燕王;
後燕慕容垂384年—386年稱燕王,慕容盛400年—401年、慕容熙401年—407年稱天王;
南燕慕容德398年—400年稱燕王;
前秦苻健351年—352年、苻堅357年—385年稱天王;
後秦姚萇384年—386年稱萬年秦王,姚興399年—416年稱天王;
胡夏赫連勃勃407年—418年稱天王。
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後蜀(934—965,之前是後唐的蜀王)、吳(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吳王,919—927年稱大吳國王)、南唐(937—958,之後是稱國主)、閩(933—945,之前是後梁、後唐的閩王)、南漢(917—971,之前是後梁的南海王)、北漢的君主稱皇帝,吳越、楚、南平3個半獨立政權的君主稱王。
說文曰:「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皇帝之制,始於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稱「朕」,其下皆稱「陛下」。皇帝之言曰「諭」,皇帝之命曰「詔」。滿蒙入主中原,雖得天下,但不法古聖,殺戮甚眾,禮曰:「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人尚如此,況皇帝乎?故以下之表,無滿蒙之君號。至於鮮卑之北魏,雖法中原,但吾無典可考,不敢造次,留此以待後來之君子。
秦 趙氏(皇帝之名由此始)
始皇帝 諱 政
二世皇帝 諱 胡亥
三世皇帝 諱 子嬰
楚 項氏
霸王 諱 羽
漢 劉氏
太祖高皇帝 諱 邦
孝惠皇帝 諱 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 恆
高宗孝景皇帝 諱 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 徹
孝昭皇帝 諱 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 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 奭
統宗孝成皇帝 諱 驁
孝哀皇帝 諱 欣
元宗孝平皇帝 諱 衎
世祖光武皇帝 諱 秀
顯宗孝明皇帝 諱 庄
肅宗孝章皇帝 諱 炟
穆宗孝和皇帝 諱 肇
孝殤皇帝 諱 隆
恭宗孝安皇帝 諱 祜
敬宗孝順皇帝 諱 保
孝沖皇帝 諱 炳
孝質皇帝 諱 纘
威宗孝桓皇帝 諱 志
孝靈皇帝 諱 宏
孝獻皇帝 諱 協
魏 曹氏
太祖武皇帝 諱 操
世祖文皇帝 諱 丕
烈祖明皇帝 諱 睿
邵陵縣公 諱 芳
高貴鄉公 諱 髦
元皇帝 諱 奐
蜀漢 劉氏
昭烈皇帝 諱 備
孝懷皇帝 諱 禪

高祖武烈皇帝 諱 堅
世宗桓皇帝 諱 策
太祖大皇帝 諱 權
會稽王 諱 亮
景皇帝 諱 休
末皇帝 諱 晧
晉 司馬氏
太祖高皇帝 諱 懿
世宗景皇帝 諱 師
太宗文皇帝 諱 昭
世祖武皇帝 諱 炎
孝惠皇帝 諱 衷
孝懷皇帝 諱 熾
孝閔皇帝 諱 鄴
中宗元皇帝 諱 睿
肅宗明皇帝 諱 紹
顯宗成皇帝 諱 衍
康皇帝 諱 岳
孝宗穆皇帝 諱 聃
哀皇帝 諱 丕
廢皇帝 諱 奕
太宗簡文皇帝 諱 昱
烈宗孝武皇帝 諱 曜
安皇帝 諱 德宗
恭皇帝 諱 德文
南朝 宋 劉氏
高祖武皇帝 諱 裕
少帝 諱 義符
太祖文皇帝 諱 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諱 駿
前廢帝 諱 子業
太宗明皇帝 諱 彧
後廢帝 諱 昱
順皇帝 諱 准
南朝 齊 蕭氏
太祖高皇帝 諱 道成
南齊世祖武皇帝諱賾
前廢帝 諱 昭業
後廢帝 諱 昭文
高宗明皇帝 諱 鸞
煬皇帝 諱 寶卷
和皇帝 諱 寶融
南朝 梁 蕭氏
高祖武皇帝 諱 衍
太宗簡文皇帝 諱 綱
元皇帝 諱 繹
敬皇帝 諱 方智
南朝 陳 陳氏
高祖武皇帝 諱 霸先
世祖文皇帝 諱 蒨
廢帝 諱 伯宗
高宗宣皇帝 諱頊
後主 諱 叔寶
隋 楊氏
高祖文皇帝 諱 堅
煬皇帝 諱 廣
恭皇帝 諱 侑
唐 李氏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諱 淵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諱 世民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諱 治
則天順聖皇後/武周聖神皇帝 諱 曌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諱 顯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諱 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諱 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諱 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諱 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 諱 適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諱 誦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諱 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諱 恆
敬宗睿武昭閔孝皇帝 諱 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諱 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諱 炎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諱 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諱 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諱 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諱 曄
昭宣光烈孝皇帝 諱 祝
宋 趙氏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諱 匡胤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諱炅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諱 恆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諱 禎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 曙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諱 頊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 煦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諱 佶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諱 桓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 構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 諱 昚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諱 敦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諱 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諱 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諱 禥
恭宗懿聖皇帝 諱 顯
端宗裕文昭武閔孝皇帝 諱 昰
金 完顏氏
(1) 金太祖 完顏旻 (本名阿骨打,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顏晟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顏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顏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顏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顏璟 (1189-1208)
(7) 金衛紹王 完顏允濟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顏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顏守緒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234)
元 孛兒只斤氏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統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2年~1320年 (皇慶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無 (泰定帝) 也孫鐵木耳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1328年 泰定
無 (元順帝) 阿里加巴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1368年 (至順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明 朱氏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諱 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諱 允炆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諱 棣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諱 高熾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諱 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諱 祁鎮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諱 祁鈺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諱 見深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諱 佑樘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諱 厚照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諱 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諱 載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諱 翊鈞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諱 常洛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諱 由校
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諱 由檢
安宗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諱 由崧
紹宗襄皇帝 諱 聿鍵
昭宗匡皇帝 諱 由榔
清 愛新覺羅氏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年~1643年 (在位17年)天聰/ 崇德 昭陵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順治 孝陵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愛新覺羅永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慶 昌陵
宣宗:愛新覺羅綿寧 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851年~1861年 (在位11年)咸豐 定陵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光緒 崇陵
恭宗:愛新覺羅溥儀 1909年~1912年(在位3年) 宣統 獻陵
中華帝國 袁氏
洪憲皇帝:袁世凱 1915年~1916年(在位不到1年)洪憲 袁林

與中國多少個王孝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說英語嗎他們用什麼語言 瀏覽:206
南通越南海外倉怎麼選 瀏覽:351
印度國土實力怎麼樣 瀏覽:269
英國採用的是什麼鞋子 瀏覽:452
印度公路交通狀況怎麼樣 瀏覽:333
義大利哪裡有二手摩托車市場 瀏覽:179
印度產的葯都有哪些 瀏覽:236
印度牛肉餡餅怎麼做 瀏覽:389
中國高級領導的家屬都住哪裡 瀏覽:936
印尼酒店服務員小費怎麼給 瀏覽:260
中國夢什麼意思 瀏覽:463
中國兩種疫苗哪個保質期時間長 瀏覽:204
義大利和哪些國家一起玩 瀏覽:876
和平精英國際服登不上是怎麼回事 瀏覽:780
越南首都機場穿什麼衣服 瀏覽:766
伊朗到中國多少年 瀏覽:573
為什麼世界關注英國王室 瀏覽:955
中國先進製造業發展了多久了 瀏覽:196
蘭博基尼用義大利語怎麼寫 瀏覽:660
英國有什麼優秀的學校 瀏覽:780
网站地图